最近发现个有趣的现象:小红书上的「多巴胺穿搭」还没退烧,「快乐养生」又上了热搜。点进去一看,居然是教人如何通过每天做三件小事获得快乐——摸宠物、吃甜点、买鲜花。
评论区里有人晒打卡记录:「第三天,摸了邻居的狗,吃了半块蛋糕,还是觉得空虚。」
忽然想起《黄帝内经》里那段:「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。」原来两千年前的古人,早就参透了快乐的真相。
上周和95后的表妹聊天,她说现在最怕周末早上睁眼的瞬间——「突然不知道为什么要起床」。她手机里存着几十个「必去打卡地」、「必吃美食」,却说不出去哪个真的让她期待。
这种「快乐焦虑」,恐怕不止她一个人有。
《中医情志养生学》里讲得明白:「七情过极皆可伤身,即便喜乐也该有度。」当我们把「寻找快乐」当成KPI来完成时,快乐早就变了味。
展开剩余51%看到一条热评一针见血:「小时候快乐是自然发生的事,现在快乐成了需要努力的目标。」的确,当我们忙着记录夕阳时,就已经错过了夕阳。
有位网友的分享很启发我:她不再强迫自己「必须快乐」,而是每天睡前写三件「今天没有不舒服的事」——比如颈椎没酸痛、胃没胀气、头没昏沉。写着写着发现,原来平常日子里藏着这么多小确幸。
这倒暗合了《道德经》里「知足之足,常足矣」的智慧。养生不是一味追逐愉悦,而是学会在平凡中感受满足。
最近实验了个新方法:每天留出半小时「无所事事时间」。不刷手机不看书,就静静坐在窗前看云。开始时如坐针毡,现在却成了最期待的时刻。原来当我们停止「寻找快乐」,快乐反而自己敲门。
有研究发现,当我们不过度关注「我是否快乐」时,快乐的感受反而更强。这大概就是《内经》说的「精神内守」的真谛。
如果你也觉得「快乐好难」,不妨试试:
● 放下「必须快乐」的执念
● 感受身体最微小的舒适感
● 每天给自己留段「无用时光」
养生不是刻意追求愉悦,而是让情绪自然流动。就像山间的溪流,从不刻意奔向大海,却最终汇入江河。
发布于:广东省天宇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