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4年,中央电视台《走近科学》栏目组正为寻找新颖节目素材而苦苦挣扎时,营口市史志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突然上门,手里提着一个包得严严实实的布包。
他们打开布包,里面静静躺着五块骨头。起初,栏目组的人并未太在意,可当研究员一番话说出后,现场所有人都震惊了——这竟然是五块“龙骨头”!
作为一档有声望的科普节目,《走近科学》一向秉持科学严谨的原则,绝不能误导观众。众所周知,龙在中华文化中拥有深厚的象征意义,几千年来,龙被视作皇权的象征,关于龙的各种传说和猜测在民间广为流传。当科学与神话交织碰撞时,如何把握尺度尤为棘手。
栏目组成员面露难色时,营口史志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缓缓讲述了他们近期遇到的“怪事”,以及自己的推测。随着他的叙述,一段神秘莫测的往事渐渐浮出水面。
这所谓的“龙骨”,其实是来源于一位花甲老人。2004年某天,这位老人走进辽宁营口市史志办公室,郑重地将这几块骨头交给工作人员。
展开剩余85%老人说,这些骨头是他的妻子留下的珍宝,已经被他保存了七十多年。面对这件转手多次、尘封已久的宝物,工作人员十分重视,大家围拢过去,试图一探究竟。
打开布包后,众人看到骨头都感到疑惑不解。老人得意地说:“这可是龙骨!”听到这话,大家心里松了口气,毕竟这个世界上哪会真有龙,谈何龙骨呢?
然而,当工作人员仔细端详这些骨头时,惊讶地发现骨头表面竟有规律的水波纹,这一发现令他们不敢轻举妄动,连忙向老人表达感谢,并将他送出了办公室。
事后,这件事被报告给了当地博物馆馆长。馆长得知后激动万分,他回忆起多年前曾读过关于辽宁坠龙的几篇报道,觉得这些龙骨或许能佐证当年的传闻。
1934年,《盛京时报》曾刊登一篇报道,描述了一条巨龙从天而降,砸死九人和三艘渔船,甚至连附近的厂房和房屋也遭到破坏。报道中还配有一张模糊的照片。
尽管这篇报道已经过去七十多年,照片清晰度不高,但坠龙事件并非孤立传言,而是多名目击者一致目击并公开报道,因而具有一定的可信度。
为揭开坠龙事件和龙骨真伪的谜团,《走近科学》栏目组展开了深入调查。调查人员来到当年坠龙的现场,采访了许多年长的村民,竟然找到了当年目击者。
1934年,辽宁营口田庄台镇的村民经历了一桩惊奇之事。许多人在河边洗衣时,发现上游漂来一只怪物,半飞半游地向他们靠近,随后重重摔在河岸。
据村民描述,那是一条长约十多米的怪兽,倒地时惊动了山谷中所有鸟类。镇民们既害怕又好奇,鼓起勇气走近察看。一看之下,众人惊魂未定。
只见这怪物头上长着鹿角,爪子像蟒蛇,身披鱼鳞,与传统想象中的龙极为相似。它奄奄一息地躺在河边,发出腐烂的腥臭味,似乎命不久矣。
尽管心生恐惧,村民们还是屈服于数千年的图腾信仰,赶紧用河水浇洒在这条“白龙”身上,甚至合力搭起凉棚为其遮阴。更有甚者,请来了和尚和道士为它超度祈福。
当时,所有人都期盼白龙能挺过难关,为村庄带来祥瑞与福气。果然,白龙似乎死而复生,从河岸缓缓爬起,但并未降临任何祥瑞。
后来,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,这条白龙悄无声息地消失了,仿佛从未存在过。镇民们虽感遗憾,但能亲眼见到神灵也已难得。
不久,天空突变,雷声滚滚,村民们惊恐不安。随后,那条白龙竟从天而降,砸死数人,摧毁一片房屋,坠落处再次散发出恶臭。
《盛京时报》的记者随即赶来报道,并拍摄了“龙”的照片。村民们联想起先前的遭遇,纷纷猜测这就是那条坠落的白龙。
与此同时,白龙尸体的处理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。目击者回忆,大家合力铲除龙鳞,搬移腐烂的尸体,甚至见到龙爪刨开的地面和石块。
处理完毕后,龙骨被摆放在空地上,成为许多人参观的“奇观”。
抗战爆发后,这副龙骨神秘消失。坊间传言,龙骨在战火中化为灰烬,也有人说其成为药材商争抢的珍宝,更有传言称日军将其带回日本研究。
总之,物证全无,唯有那张报纸上的模糊照片依稀为证。
那位老人所说的妻子,很可能就是当年得到龙骨的人,随后将其传给了老人本人,这才有了这段传奇故事。
难以想象,1934年的这段荒诞传说,竟在70年后因为几块骨头再度被提起。
由于证据有限,仅有几张报纸和村民口述,真相仍待考证。为科学解释此事,调查人员对龙骨进行了基因检测,结果显示其基因与第四纪时期的野马高度相似。
换言之,这些骨头并非近代人工制品,但更不可能是真龙的遗骸。毕竟,化石的形成需数千年,几十年内无从造假。化验结果未解谜团,反而让事件更加扑朔迷离。
针对该事件,2004年央视拍摄了名为《破解七十年谜团》的纪录片。片中没有直接讲述坠龙事件,而是围绕龙骨本身展开调查,最终结论指出这是一具须鲸尸体。
节目播出后引发巨大反响,许多观众致电央视质疑该观点。他们认为须鲸骸骨与龙有明显差异,尤其是《盛京时报》的照片清晰显示那副骸骨有两只巨角,须鲸绝无此物。
事件陷入僵局,公众开始质疑央视节目的科学性和严谨度,甚至怀疑《走近科学》从一开始就带有偏见。
越来越多的声音提出了新的思考角度:为何这条龙偏偏出现在1934年?
当时正值抗战前夕,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,突然坠落人间,打击了民众的心理防线,令百姓惶恐不安。如果真是如此,龙骨是否真龙其实不那么重要,关键在于这背后或许隐藏着日本的阴谋。
这说法并非毫无根据。《盛京时报》由日本人创办,报道发布后不少中国人读过相关内容,容易因文字产生幻觉,误以为亲眼见过龙。
尽管该解释较为合理,但仍不能为央视节目所判定的须鲸结论开脱,也无法解释为何骨头基因与第四纪野马相关。
秉持科学精神,央视于2005年再次展开调查,项目名为“龙影遗骨”。
这次调查邀请了大连自然博物馆业务部主任赵永波,他经验丰富,看到报纸照片的第一眼便断定所谓坠龙纯属虚构,那根本是须鲸的尸体。
村民所谓的龙的各部分,其实是生物学知识不足者将须鲸骨骼随意拼摆的结果。为验证说法,赵永波亲自用一具须鲸骸骨做实验。他将须鲸上颌骨竖起,摆成龙的嘴;拆分下颌骨,模拟龙角;再将上肢骨和尾骨拆开,分别充当前后爪。
经过一番摆弄,报纸上的骸骨形象重现眼前,活脱脱一条“龙”的模样。
人们这才恍然大悟,所谓真龙现世,坠龙事件不过是一场巨大的误会和骗局。至于是否为当年日军的心理战手段,尚无定论。
当然,许多人仍难以接受这一结论。几十年过去了,关于龙是否存在的争论依旧存在,但相比以前,人们更倾向于相信科学。无论真相如何,我们永远是华夏子孙,“龙”的传人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天宇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